>管道工程及配件 | |
---|---|
氣體匯流排 | 氣體管道氣體匯流排杜瓦罐案例半自動切換排常規氣體匯流排自動切換匯流排 |
配套產品 | 儲槽配比柜流量計報警器杜瓦罐銅質減壓器空溫式氣化器水浴式汽化器集裝格及運輸不銹鋼材質減壓器 |
訂購熱線:028-84791130
基本信息:
異戊烷 純度:99.5%
異戊烷(2-Methylbutane)又稱2-甲基丁烷,化學式為C5H12。無色透明的易揮發液體,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氣味。主要用于有機合成,也作溶劑。
物理性質:
技術指標
極易燃,其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29℃。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29℃。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職業接觸限值(中國)未制定標準職業接觸限值(美國)TLV-TWA: 600ppm監測方法無資料工程控制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應該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其它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避免長期反復接觸急性毒性LC50:280000mg/m3(大鼠吸入,4h);150000mg/m3(小鼠吸入,2h)刺激性無資料生態毒性無資料生物降解性無資料非生物降解性空氣中,當羥基自由基濃度為5.00×105個/cm3時,降解半衰期為4.2d(理論)其它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的污染廢棄物性質危險廢物廢棄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廢棄注意事項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危險貨物編號31002鐵危編號31002UN編號1265包裝類別Ⅰ類包裝包裝標志易燃液體包裝方法鋼質氣瓶;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1月9日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議通過)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04年1月7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通過)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 13690—92)危險化學品名錄
包裝方法
鋼質氣瓶;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
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夏季最好早晚運輸。
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
嚴禁與氧化劑等混裝混運。
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
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
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第四部門
急救措施
吸
入:
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無法呼吸
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
入:
飲足量溫水,非醫務人員不要引誘嘔吐,就醫。
皮膚接觸:
脫去和隔離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第四部門
急救措施
吸
入:
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無法呼吸
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
入:
飲足量溫水,非醫務人員不要引誘嘔吐,就醫。
皮膚接觸:
脫去和隔離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 入: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無法呼吸
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 入:飲足量溫水,非醫務人員不要引誘嘔吐,就醫。
皮膚接觸:脫去和隔離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